某學校綜合樓建筑結構設計.rar
某學校綜合樓建筑結構設計,全套土建類畢業(yè)設計,計算書,圖紙都有具體要求(主要內(nèi)容、基本要求、主要參考資料等):一、 工程概況該工程位于煙臺福山區(qū)。場地平整,擬建五層綜合樓,框架結構,建筑裝飾按常規(guī)作法??偨ㄖ娣e4000~5000m2一層設置值班室、衛(wèi)生間、儲物間、實驗室,二層以上,每層設置計算機機房,若干個多媒體教室、會議室、辦公室等、男女衛(wèi)...
該文檔為壓縮文件,包含的文件列表如下:
![](http://img.queshao.com/images/pcgzh.gif)
![](http://preview.queshao.com/tobuy/203763.gif)
內(nèi)容介紹
原文檔由會員 zl19880302 發(fā)布
全套土建類畢業(yè)設計,計算書,圖紙都有
具體要求(主要內(nèi)容、基本要求、主要參考資料等):
一、 工程概況
該工程位于煙臺福山區(qū)。場地平整,擬建五層綜合樓,框架結構,建筑裝飾按常規(guī)作法??偨ㄖ娣e4000~5000m2一層設置值班室、衛(wèi)生間、儲物間、實驗室,二層以上,每層設置計算機機房,若干個多媒體教室、會議室、辦公室等、男女衛(wèi)生間各一個。根據(jù)場區(qū)高程的實測數(shù)據(jù)及規(guī)劃部門的相關材料,確定一層室內(nèi)外高差為0.6m。
二、 地質勘查資料
根據(jù)現(xiàn)場鉆探所揭露的地層情況,自上而下分為:①雜填土;②素填土;③素填土;④素填土;⑤素填土;⑤素填土;⑥素填土;⑦粉質粘土;⑧碎石土。自上而下分述評價如下:
① 雜填土:土雜色,可塑狀態(tài),稍濕。層厚平均為2.7m,主要成份為粘性土、建筑垃圾,不宜做地基持力層。
② 素填土:褐黃色,松散狀態(tài),濕-飽和。該層平均厚度為3.0m,成份以粘性土、碎石為主,孔隙大,結構不均。經(jīng)動力初探試驗分析,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80kPa。
③ 素填土:深灰色,飽和,平均厚度為0.9m。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00kPa。
④ 素填土:褐黃色,松散狀態(tài),濕-飽和。該層平均厚度為2.5m,成份以粘性土、碎石為主,孔隙大,結構不均。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50kPa。
⑤ 素填土:深灰-黑灰色,軟塑-可塑,飽和,平均厚度為5.5m。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30kPa。
⑥ 素填土:褐黃色,松散狀態(tài),濕-飽和。該層平均厚度為1.5m,成份以粘性土、碎石為主,孔隙大,結構不均。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50kPa。
⑦ 粉質粘土:黃褐色,稍濕,可塑,層厚平均為1.9m。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240kPa。
⑧ 碎石土:紅褐色,稍密狀態(tài),稍濕-干燥狀態(tài),分選性和磨圓度較差,成份為石英、長石,呈棱角狀,碎塊堅硬。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280kPa。
地下水較發(fā)育,水位受海水潮汐影響,平均水位在地面以下1.5m。最大凍土層深度為0.5m。場區(qū)不存在液化土層,建筑場地類別為Ⅰ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設計分組為第二組。
三、 設計要求
1. 建筑設計:應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進行建筑的平面、立面布置,設計內(nèi)容包括建筑設計說明、主要樓層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以及結點大樣圖、樓梯詳圖,屋面平面圖。
2. 結構設計: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要求進行結構設計,設計內(nèi)容包括結構設計說明、基礎平面布置圖、基礎詳圖、樓板結構平面布置圖、樓板配筋圖、連續(xù)梁、框架梁、框架柱的配筋、配筋大樣圖、樓梯結構布置圖、樓梯板、樓梯梁配筋圖、屋面板結構布置及配筋圖等
3. 結構設計計算方式:以手算為主、電算校核為輔。
4. 參考資料:房屋建筑學、工程抗震、混凝土結構設計教材,建筑設計資料集、《建筑設計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建筑施工圖制圖標準》、《結構施工圖制圖標準》等。
5. 結構計算與結構施工圖一一對應,施工圖的繪制嚴禁“錯”、“缺”、“碰”、“漏”。
[摘 要]
本工程為福山一中綜合樓,建筑面積4233.6平方米,主體建筑層數(shù)為五層,建筑高度20.6米。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撅L壓為0.55kPa,基本雪壓為0.4kPa??拐鹪O防烈度為7度,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乙,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
建筑設計部分運用了一般多層房屋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驟;根據(jù)設計任務和使用要求確定了設計方案;完成了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和剖面的設計。 結構設計部分結合了多層框架結構的布置方法;運用了結構的荷載計算、內(nèi)力計算、內(nèi)力組合和配筋計算的方法和步驟;完成了結構主要構件的配筋計算。
關鍵詞:綜合樓;框架;抗震設計
具體要求(主要內(nèi)容、基本要求、主要參考資料等):
一、 工程概況
該工程位于煙臺福山區(qū)。場地平整,擬建五層綜合樓,框架結構,建筑裝飾按常規(guī)作法??偨ㄖ娣e4000~5000m2一層設置值班室、衛(wèi)生間、儲物間、實驗室,二層以上,每層設置計算機機房,若干個多媒體教室、會議室、辦公室等、男女衛(wèi)生間各一個。根據(jù)場區(qū)高程的實測數(shù)據(jù)及規(guī)劃部門的相關材料,確定一層室內(nèi)外高差為0.6m。
二、 地質勘查資料
根據(jù)現(xiàn)場鉆探所揭露的地層情況,自上而下分為:①雜填土;②素填土;③素填土;④素填土;⑤素填土;⑤素填土;⑥素填土;⑦粉質粘土;⑧碎石土。自上而下分述評價如下:
① 雜填土:土雜色,可塑狀態(tài),稍濕。層厚平均為2.7m,主要成份為粘性土、建筑垃圾,不宜做地基持力層。
② 素填土:褐黃色,松散狀態(tài),濕-飽和。該層平均厚度為3.0m,成份以粘性土、碎石為主,孔隙大,結構不均。經(jīng)動力初探試驗分析,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80kPa。
③ 素填土:深灰色,飽和,平均厚度為0.9m。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00kPa。
④ 素填土:褐黃色,松散狀態(tài),濕-飽和。該層平均厚度為2.5m,成份以粘性土、碎石為主,孔隙大,結構不均。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50kPa。
⑤ 素填土:深灰-黑灰色,軟塑-可塑,飽和,平均厚度為5.5m。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30kPa。
⑥ 素填土:褐黃色,松散狀態(tài),濕-飽和。該層平均厚度為1.5m,成份以粘性土、碎石為主,孔隙大,結構不均。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150kPa。
⑦ 粉質粘土:黃褐色,稍濕,可塑,層厚平均為1.9m。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240kPa。
⑧ 碎石土:紅褐色,稍密狀態(tài),稍濕-干燥狀態(tài),分選性和磨圓度較差,成份為石英、長石,呈棱角狀,碎塊堅硬。綜合評定其承載力特征值為280kPa。
地下水較發(fā)育,水位受海水潮汐影響,平均水位在地面以下1.5m。最大凍土層深度為0.5m。場區(qū)不存在液化土層,建筑場地類別為Ⅰ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設計分組為第二組。
三、 設計要求
1. 建筑設計:應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進行建筑的平面、立面布置,設計內(nèi)容包括建筑設計說明、主要樓層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以及結點大樣圖、樓梯詳圖,屋面平面圖。
2. 結構設計: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要求進行結構設計,設計內(nèi)容包括結構設計說明、基礎平面布置圖、基礎詳圖、樓板結構平面布置圖、樓板配筋圖、連續(xù)梁、框架梁、框架柱的配筋、配筋大樣圖、樓梯結構布置圖、樓梯板、樓梯梁配筋圖、屋面板結構布置及配筋圖等
3. 結構設計計算方式:以手算為主、電算校核為輔。
4. 參考資料:房屋建筑學、工程抗震、混凝土結構設計教材,建筑設計資料集、《建筑設計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建筑施工圖制圖標準》、《結構施工圖制圖標準》等。
5. 結構計算與結構施工圖一一對應,施工圖的繪制嚴禁“錯”、“缺”、“碰”、“漏”。
[摘 要]
本工程為福山一中綜合樓,建筑面積4233.6平方米,主體建筑層數(shù)為五層,建筑高度20.6米。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撅L壓為0.55kPa,基本雪壓為0.4kPa??拐鹪O防烈度為7度,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乙,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
建筑設計部分運用了一般多層房屋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驟;根據(jù)設計任務和使用要求確定了設計方案;完成了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和剖面的設計。 結構設計部分結合了多層框架結構的布置方法;運用了結構的荷載計算、內(nèi)力計算、內(nèi)力組合和配筋計算的方法和步驟;完成了結構主要構件的配筋計算。
關鍵詞:綜合樓;框架;抗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