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sc44水冷活塞制冷畢業(yè)設計.doc
約40頁DOC格式手機打開展開
mlsc44水冷活塞制冷畢業(yè)設計,mlsc44水冷活塞冷水機組制冷系統(tǒng)設計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室內空氣環(huán)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大中型的空調制冷設備也逐漸體現(xiàn)出它的優(yōu)良特性,冷水機組作為中央空調的核心部件,越發(fā)的體現(xiàn)出它的重要性,因此研究冷水機組是非常有必要的。冷水機組由壓縮機、冷凝器、節(jié)流閥、蒸發(fā)器以及管道、彎頭等組成。在進行冷水機組的設計時...
![](http://img.queshao.com/images/pcgzh.gif)
![](http://preview.queshao.com/tobuy/215011.gif)
內容介紹
此文檔由會員 dustinblog 發(fā)布MLSC44水冷活塞冷水機組制冷系統(tǒng)設計
摘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室內空氣環(huán)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大中型的空調制冷設備也逐漸體現(xiàn)出它的優(yōu)良特性,冷水機組作為中央空調的核心部件,越發(fā)的體現(xiàn)出它的重要性,因此研究冷水機組是非常有必要的。冷水機組由壓縮機、冷凝器、節(jié)流閥、蒸發(fā)器以及管道、彎頭等組成。在進行冷水機組的設計時,主要進行蒸發(fā)器、冷凝器、壓縮機、節(jié)流閥的熱力計算,在進行計算的過程中,首先要搞清楚冷水機組工作的循環(huán)圖,查清所需熱力參數(shù),為后面的計算做準備。
在此次設計冷水機組的過程中,首先是根據(jù)已查的數(shù)據(jù),對冷凝器,蒸發(fā)器,節(jié)流閥以及壓縮機進行熱力計算,冷凝器和蒸發(fā)器都屬于換熱器,需根據(jù)制冷量等參數(shù)進行傳熱面的計算,然后選擇傳熱管,計算所需管數(shù),然后進行傳熱管的排列,對冷凝器以及蒸發(fā)器進行設計。在做好了冷凝器和蒸發(fā)器的設計之后,進行節(jié)流閥、壓縮機的選型計算,最后做總的設計。
關鍵詞:壓縮機;冷凝器;蒸發(fā)器;節(jié)流閥;換熱器
目錄
摘要......................................................1
關鍵詞....................................................1
Abstract..................................................2
Key words.................................................2
前言 3
1.方案論證 4
1.1 流程的選擇 4
1.2 換熱器的選擇 5
1.2.1 冷凝器的選擇 5
1.2.2 蒸發(fā)器的選擇 5
1.3 制冷劑的選擇 6
1.4 節(jié)流裝置的選擇 7
1.5 壓縮機的選擇 9
2.過程論述 11
2.1 已知參數(shù) 11
2.1.1 制冷循環(huán)的lgp-h 圖 11
2.1.2 單供冷工況 11
2.2 制冷循環(huán)熱力計算 12
2.2.1 單位質量制冷量 12
2.2.2 單位容量制冷量 12
2.2.3 單位絕熱功 12
2.2.4 制冷系數(shù) 12
2.2.5 制冷劑質量流量 12
2.2.6 實際輸氣量 12
2.2.7 壓縮機的理論功率 12
2.2.8 單位冷凝熱 13
2.3 冷凝器的設計計算 13
2.3.1 冷凝器傳熱管的選擇及參數(shù)計算 13
2.3.2 冷凝負荷與流量計算 14
2.3.3 冷凝機構的初步規(guī)劃 14
2.3.4 管內水側表面?zhèn)鳠嵯禂?shù) 15
2.3.5 計算管外R22蒸氣冷凝表面?zhèn)鳠嵯禂?shù) 15
2.3.6 計算傳熱系數(shù)K和單位面積熱流量 16
2.3.7 計算所需的傳熱面積 17
2.3.8 計算冷卻水側流動阻力 17
2.3.9 冷凝器的結構設計 18
2.4 蒸發(fā)器的設計計算 18
2.4.1 制冷劑流量的確定 19
2.4.2 初步結構設計 19
2.4.3 管內R22的表面?zhèn)鳠嵯禂?shù) 20
2.4.4 水側表面?zhèn)鳠嵯禂?shù)的計算 23
2.4.5 傳熱系數(shù)的計算 24
2.4.6 管內流動阻力和平均傳熱溫差的計算 25
2.4.7 單位熱流量及傳熱面積的計算 25
2.4.8 水側的流動阻力的計算 26
2.5 節(jié)流裝置的選型 28
2.5.1 確定膨脹閥兩端壓力差 28
2.5.2 選擇膨脹閥型式,型號及冷量規(guī)格 28
2.6 壓縮機的選型 29
2.6.1 理論輸氣量的計算 29
2.6.2 電功率的計算 29
2.7 結果分析..........................................30
2.8 結論..............................................30
結束語...................................................32
參考文獻 33
致 謝 34
附 錄 35
程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