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東方民法探略.doc
約8頁DOC格式手機打開展開
古代東方民法探略,頁數(shù):8字數(shù):8859在古代東方法中,民法是一個很重要的部門法。它調(diào)整民事法律關系間的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對于維護社會的經(jīng)濟秩序、保證商品的正常交換和流通,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古代東方較為典型的楔形文字法、希伯來法、印度法、伊斯蘭法、俄羅斯法和中國法為代表,并以其中民法的重要組...
![](http://img.queshao.com/images/pcgzh.gif)
![](http://preview.queshao.com/tobuy/59010.gif)
內(nèi)容介紹
此文檔由會員 cnlula 發(fā)布
古代東方民法探略
頁數(shù):8 字數(shù):8859
古代東方民法探略
在古代東方法中,民法是一個很重要的部門法。它調(diào)整民事法律關系間的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對于維護社會的經(jīng)濟秩序、保證商品的正常交換和流通,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古代東方較為典型的楔形文字法、希伯來法、印度法、伊斯蘭法、俄羅斯法和中國法為代表,并以其中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權、債權和繼承權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作為探索對象,展開論述。一所有權、債權和繼承權是民法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古代東方民法都作了規(guī)定。一、所有權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chǎn)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物權中的主干。它是一定歷史階段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中的表現(xiàn),并以保護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所有制為首任。古代東方民法中的所有權主要含有土地、奴隸和其它財產(chǎn)所有權等部分。農(nóng)業(yè)是古代東方的主要生產(chǎn)部門,土地是那時的主要生產(chǎn)資料,因此古代東方民法特別重視對土地所有權的規(guī)定。由于古代東方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是國有制,所以古代東方各民法都強調(diào)對土地國有權的保護。楔形文學民法把大多數(shù)土地確為國家所有,土地使用者沒有所有權,也不可買賣?!稘h穆拉比法典》規(guī)定:“里都、巴衣魯或納貢人之田園房屋不得出賣”,如果自由民買了他們的土地,也要“毀其泥板契約,而失其銀價,田園房屋歸還原主”(1)。希伯來民法則規(guī)定,土地所有權皆為國有權,沒有私有權,至少在前期是如此。最高統(tǒng)治者摩西曾向他的臣民宣稱:“土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2)還有,印度、伊斯蘭、俄羅斯和中國民法也都把大多或全部土地規(guī)定為國有。隨著私有制的發(fā)展,有些古代東方民法還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不過,由于古代東方各國的情況不同,確認土地私有權的時間和范圍也不盡相同。楔形文字民法在承認大量土地為國有的同時,也認可少量私有土地的存在,土地所有人可買賣、遺贈自己的土地?!稘h穆拉比法典》規(guī)定:“如田園房屋系由其自行買得,則彼得以之遺贈其妻女?!保ǎ常┯《纫苍谂`制時期就有私有土地,土地所有人的土地可由其繼承人繼承?!墩抡摗芬?guī)定:國王贈給祭官、國師等人的土地得“由其繼承人世襲”(4)。中國則在春秋后期才出現(xiàn)土地私有
頁數(shù):8 字數(shù):8859
古代東方民法探略
在古代東方法中,民法是一個很重要的部門法。它調(diào)整民事法律關系間的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對于維護社會的經(jīng)濟秩序、保證商品的正常交換和流通,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古代東方較為典型的楔形文字法、希伯來法、印度法、伊斯蘭法、俄羅斯法和中國法為代表,并以其中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權、債權和繼承權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作為探索對象,展開論述。一所有權、債權和繼承權是民法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古代東方民法都作了規(guī)定。一、所有權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chǎn)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物權中的主干。它是一定歷史階段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中的表現(xiàn),并以保護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所有制為首任。古代東方民法中的所有權主要含有土地、奴隸和其它財產(chǎn)所有權等部分。農(nóng)業(yè)是古代東方的主要生產(chǎn)部門,土地是那時的主要生產(chǎn)資料,因此古代東方民法特別重視對土地所有權的規(guī)定。由于古代東方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是國有制,所以古代東方各民法都強調(diào)對土地國有權的保護。楔形文學民法把大多數(shù)土地確為國家所有,土地使用者沒有所有權,也不可買賣?!稘h穆拉比法典》規(guī)定:“里都、巴衣魯或納貢人之田園房屋不得出賣”,如果自由民買了他們的土地,也要“毀其泥板契約,而失其銀價,田園房屋歸還原主”(1)。希伯來民法則規(guī)定,土地所有權皆為國有權,沒有私有權,至少在前期是如此。最高統(tǒng)治者摩西曾向他的臣民宣稱:“土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2)還有,印度、伊斯蘭、俄羅斯和中國民法也都把大多或全部土地規(guī)定為國有。隨著私有制的發(fā)展,有些古代東方民法還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不過,由于古代東方各國的情況不同,確認土地私有權的時間和范圍也不盡相同。楔形文字民法在承認大量土地為國有的同時,也認可少量私有土地的存在,土地所有人可買賣、遺贈自己的土地?!稘h穆拉比法典》規(guī)定:“如田園房屋系由其自行買得,則彼得以之遺贈其妻女?!保ǎ常┯《纫苍谂`制時期就有私有土地,土地所有人的土地可由其繼承人繼承?!墩抡摗芬?guī)定:國王贈給祭官、國師等人的土地得“由其繼承人世襲”(4)。中國則在春秋后期才出現(xiàn)土地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