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泰始詩論.doc
約10頁DOC格式手機打開展開
大明泰始詩論,頁數:3字數:13435南朝宋文帝元嘉時期和齊武帝永明時期,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兩個重要時期。前一時期,謝靈運的清麗巧似,顏延之的情喻淵深,并方軌前秀,垂范后昆;后一個時期,沈約、謝tiǎo@①、王融等創(chuàng)造了體制較為短小、講究聲律、易于誦讀的新體詩,在詩歌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從元嘉到永明,中間還...
內容介紹
此文檔由會員 cnlula 發(fā)布
大明泰始詩論
頁數:3 字數:13435
南朝宋文帝元嘉時期和齊武帝永明時期,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兩個重要時期。前一時期,謝靈運的清麗巧似,顏延之的情喻淵深,并方軌前秀,垂范后昆;后一個時期,沈約、謝tiǎo@①、王融等創(chuàng)造了體制較為短小、講究聲律、易于誦讀的新體詩,在詩歌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從元嘉到永明,中間還有約三十年的時間,這就是齊、梁文學家和文學批評家通常所說的大明、泰始時期。
宋文帝劉義隆于元嘉三十年(453)謝世,至宋亡還有二十七年,中間經過六帝,經營較久的只有孝武帝十一年和明帝七年。而孝武帝大明(457-464)、明帝泰始(465-471)則是繼文帝元嘉之后兩個時間相對較長的年號。文學史上常常以年號來標示某一時期的文學。以年號標示某一時期的文學,其起迄的時間又往往與年號不盡相同,建安文學和永明文學的情況都是這樣。從文風、特別是詩風嬗變的角度來審視大明、泰始文學,當指的是文帝劉義隆謝世至宋亡,甚至到齊初建元,即齊武帝登基的永明之前約三十年的文學。
鐘嶸《詩品》曾兩次將大明、泰始連稱以指代元嘉之后一個時期的文學(其中一次引用其從祖鐘憲語)。在鐘嶸前后,用“大明以來”,或休(湯惠休)、鮑(照)并稱來論述元嘉之后約三十年文學的,至少有蕭惠基、王僧虔、蕭子顯、裴子野數人??梢姡R、梁間文史家對這一期的文學是相當重視的??上г诖酥?,便少有文學史家將大明、泰始連稱作為一個文學史時期來作整體的、深入的探究(單個作家或詩人的研究則時有涉及大明、泰始)。認真思考起來,原因較多。首先或是因為齊、梁的文史家對大明、泰始文學批評的多,褒揚的少。其次是大明、泰始文學在宋、齊間特色不夠鮮明,表面上看成績也并不十分突出,似乎前不及元嘉,后不及永明。三是受宋嚴羽的影響。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論及“元嘉體”時,把鮑照和謝靈運、顏延之一起歸入此體,從大處著眼,有其可取之處,但又未免有些簡單化?!稖胬嗽娫挕肥侵袊糯徊砍煽兙薮蟮脑娫?,后人受它的影響自不可免。四是具體操作的困難。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不算太長,南朝中前期的作家,有的既在元嘉已經成名,又活躍于大明、泰始,例如鮑照、謝莊;有的則活到永明以后,然而在劉宋后期已有文名,例如謝超宗、丘靈鞠、謝fěi@②、江淹,齊、梁文評家去宋不遠,較容易辨析這些作家作品的年代,而對于后代的文學史家,特別是對今天的研究者來說,就比較困難了。更何況齊、梁文評家能看到的作品肯定比我們要多得多,像《詩品》下“宋御史蘇寶生、宋中書令史陵修之、宋典祠令任曇緒、宋越騎戴法興”條,蘇、陵、任、戴四人的作品已全部亡佚;至于頗受到王儉稱道的謝fěi@②,其詩也是一篇無存。這無疑給我們今天的研究帶來很大的難度。 大明、泰始時期文學大約三十年,時間不算太長,但如果和正始文學(從齊王芳正始年間至魏亡不足三十年)、永明文學(從齊武帝永明間至沈約卒約三十年)相比,也不見得短。隨著南朝文學研究的逐漸深細,特別是近年一些相關年譜的問世(注:詳見劉躍進、范子燁編《六朝作家年譜輯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和《南北朝文學編年史》的出版(注:曹道衡、劉躍進著《南北朝文學編年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為大明、泰始文學的研究提供了不少便利。本文要研究的就是這一時期詩風的嬗變以及這一時期詩歌在南朝文學史上的貢獻和地位。 一 沈約《宋書?顏延之傳》云:“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采齊名,自潘岳、陸機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稱顏謝焉?!蓖瑫吨x靈運傳論》亦云:“爰逮宋氏,顏、謝騰聲。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并方軌前秀,垂范后昆?!饼R、梁文學家往往也將顏謝聯稱(注:劉勰《文心雕龍?時序》:“顏謝重葉以風采。”顏、謝既指兩個家族,亦含有顏延之、謝靈運在內。鐘嶸《詩品序》:“謝客為元嘉之雄,顏延年為輔?!庇陬仭⒅x雖有軒輊,但仍將他們并稱為元嘉中“五言之冠冕”。),把他們當作劉宋時期、至少是元嘉時期的代表作家和詩人,從大處看,自然是很有道理的。謝靈運卒于元嘉十年(433),此時距宋亡還有四十七年。“宋初吟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龍?明詩》),盡管謝靈運在身后對劉宋文壇仍然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在元嘉后期和大明、泰始時期發(fā)揮具體作用的則只能是顏延之或鮑照、湯惠休以及宋孝武帝劉駿等人了。 顏延之比謝靈運年長一歲,卻比謝多活了二十三四年,卒于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顏延之不少重要作品,都作于謝靈運過世之后的二十余年中(注:據繆鉞《顏延之年譜》,可考的有:《應詔宴曲水作》*、《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五君詠》*、《拜永嘉太守辭東宮表》、《釋何衡陽達性論》、《重釋何衡陽達性論》、《庭誥》、《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赭白馬賦》*、《皇太子釋奠會作》*、《為皇太子侍宴餞衡陽南平二王應詔》、《宋郊祀歌》二首*、《拜陵廟作》*、《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贈謚袁淑詔》、《賜恤袁淑遺孤詔》、《謝子峻封建城侯表》、《贈王太?!?等,見《讀史存稿》,三聯書店1963年版,第127-160頁。有*者為《文選》所登錄。)。鐘嶸評顏、謝詩,都用了“尚巧似”三字,顏、謝詩“尚巧似”的共同特點,也正是宋初詩體因革的特點。然而鐘嶸又指出顏不同于謝四端:“體裁綺密,情喻淵深”,一也;“喜用古事”,二也;“經綸文雅”,三也;“錯彩鏤金”,四也。在鐘嶸看來,顏延之在大明、泰始文壇影響最為巨大的,首先是“經綸文雅”,這是正面的影響;其次是“喜用古事”,這是負面的影響。 先說“經綸文雅”,《詩品》下“齊黃門謝超宗、齊潯陽太守丘靈鞠、齊給事中郎劉祥、齊司徒長史檀超、齊正員郎鐘憲、齊諸暨令顏測、齊秀才顧則心”條云: 檀、謝七君,并祖襲顏延。欣欣不倦,得士大夫之雅致乎!余從祖正員常云:“大明、泰始中,鮑、休美文,殊已動俗?!蔽ù酥T人,傳顏、陸體。用固執(zhí)不移。顏諸暨最荷家聲。 謝超宗為靈運孫,鐘憲為鐘嶸從祖,顏測則為顏延之子。這條評論雖然反映了鐘嶸重雅輕俗的文學觀,但又說當時活躍于大明、泰始中和齊初的一大批詩人對顏延之“經綸文雅”詩風的接受和承繼。齊高帝建元初,武陵王蕭曄與諸王共作短句詩,詩學謝靈運體,高帝蕭道成認為學詩當從潘岳、陸機以及顏延之入手。蕭道成入齊之前就寫過民歌體的《群鶴詠》一類的作品,在大明、泰始中他可能也偏愛過鮑、休的俗體詩。但是,早年曾在雞籠山從雷次宗學習儒家經典的蕭道成,受到雅正詩人顏延之的影響也是很有可能的。 其次,是“喜用古事”而“彌見拘束”。鐘嶸論詩,主張詩應當遠離故實,少用事,他認為,古今許多名句,都非出自經、史,特別是那些吟詠性情、寫景之類的作品更是如此。鐘嶸在《詩品序》中對大明、泰始以來喜用古事而有傷詩歌真美的詩風提出尖銳的批評: 顏延、謝莊,尤為繁密,于時化之。故在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鈔。近任fǎng@③、王元長等,詞不貴奇,競須新事,爾來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 謝莊(421-466),顏延之比他大三十八歲,顏去世的孝建三年(456),謝三十六歲。謝莊今存詩不多,從今存詩很難看出他用事繁密的傾向。《文選》卷五十七載有他作于大明六年的《宋孝武宣貴妃誄》一篇,其用事的繁密,并不亞于顏延之的《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和《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繁密的用事,為大明、泰始詩壇的一種風尚,或由顏延之倡其首,謝莊揚其波,影響所及,直至齊代和梁初。孝建三年,顏延之寫了一首《贈王太常》詩,王太常即王僧達,僧達作《答顏延年》以謝。僧達詩云: 長卿冠華陽,仲連擅海陰。guī@④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君子聳高駕,塵軌實為林。崇情符遠跡,清氣溢素襟。結游略年義,篤顧棄浮沉。寒榮共偃曝,春醞時獻斟。聿來歲時暄,輕云出東岑。麥壟多秀色,楊園流好音。歡此乘日暇,忽忘逝景侵。幽衷何用慰,翰墨久謠吟。棲鳳難為條,淑況非所臨。誦以永周旋,匣以代兼金。 王僧達小顏延之四十歲,故云“結游略年義”。詩幾乎句句用事,故沈德潛評云:“亦著意追琢。答顏詩與顏體相似?!保ā豆旁娫础肪硎┯腥さ氖?,顏贈王還有“庭昏見野陰,山明望松雪”這樣即目所見而無補假的比較自然的句子,而王學顏,則變本加厲,彌見拘束,有乖秀逸。蕭統(tǒng)編《文選》并錄二詩于同卷,不知是否有意讓讀者體會顏對王的影響、王對顏的仿效,以見謝靈運謝世之后顏延之在詩壇所起的作用。 二 宋明帝泰始二年(466),鮑照因臨海王子頊應晉安王子勛舉兵失敗,被亂軍所殺,年五十余,多數學者認為鮑照約生于晉安帝義熙十年(414)(注:丁福林《鮑照年譜簡編》則認為鮑照生于義熙十二年(416),見《六朝作家年譜輯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45頁。)。鮑照比顏、謝約小三十來歲。鮑照《擬行路難》其十八云:“余當二十弱冠辰?!焙笕藫送茢唷稊M行路難》中部分作品作于二十歲左右,即元嘉十年(433)左右(注:本文鮑照生平事跡及作品的系年,無特別注明者,均見錢仲聯《鮑參軍集注》和曹道衡《鮑照幾篇詩文的寫作時間》?!鄂U參軍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鮑照幾篇詩文的寫作時間》,見《中古文學史論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鮑照集中詩歌作年可考的當以此篇為最早,也就是說鮑照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間恰好是在謝靈運被殺前后。當京師貴賤莫不競寫謝靈運新詩的時候,當顏延之作《北使洛》、《還至梁城作》的時候,鮑照還在少年甚至孩童時代。嚴格說,鮑與顏、謝在劉宋時期是既有關聯但又有區(qū)別的兩代人。鮑照從小耳濡目染,受顏、謝的熏陶是難免的。元嘉十六年(439),鮑照步入仕途,為臨川王劉義慶侍郎,赴江州寫了一組廬山詩,其結構、造語、寫景、抒情,都頗刻意學謝?!兜菑]山》詩云: 懸裝亂水區(qū),薄旅次山楹。千巖盛阻積,萬壑勢回縈。@⑤@⑥高昔貌,紛亂襲前名。洞澗窺地脈,聳樹隱天經。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縱橫。陰冰實夏結,炎樹信冬榮。嘈@⑦晨kūn@⑧思,叫嘯夜猿清。深崖伏化跡,窮岫bì@⑨長靈。乘此樂山性,重以遠游情。方躋羽人途,永與煙霧并。 起二句交代題,中十四句寫景,結四句引出玄情,這正是謝靈運山水詩的標準結構:“開頭提出出游,中間描寫景色,結尾涉及玄言或抒發(fā)感喟。”(注:周勛初《謝靈運山水文學的創(chuàng)作經驗》,見《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頁。)全詩二十句,未免有“板實”之憾(詳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六)?!瓣幈鶎嵪慕Y”,即謝“冬夏共霜雪”(《登廬山絕頂望諸嶠》);“方躋羽人途”,學謝“羽人絕仿佛”(《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王kǎi@⑩運評這組廬山詩云:“數首非不刻意學康樂,然但務琢句,不善追神?!保ㄥX仲聯《鮑參軍集注》卷五引)的確,鮑照剛步入詩壇不久,其山水行旅詩多受謝靈運影響,樂府之外的五言詩尚未確立自己的風格,尚難見到獨特的個性。作于元嘉十七年(440)的《發(fā)后渚》,較廬山諸詩有生氣,詩人于蕭條的景物中注入行旅凄愴悲緒,詩句也較為流暢,但詩中仍難免有刻意雕鑿之處?!栋l(fā)后渚》作于從江州返京途中,也是鮑集中較有名的作品,中有句云“華志分馳年,韶顏慘驚節(jié)”,《鮑參軍集注》卷五[補注]:“華志,猶《庾中郎別詩》所云‘藻志’,皆明遠自造之詞?!比丈檎战饎偂段溺R秘府論》地卷“十體”中有“雕藻”一體,云:“雕藻者,謂以凡事理而雕藻之,成于妍麗,如絲彩之錯綜,金鐵之砥煉是?!北檎战饎偹e二例,一即鮑照此二句(唯“分”作“怯”)。所謂“雕藻體”,實即湯惠休評顏詩所說的“錯彩鏤金”之體。做為元嘉中成長起來的詩人,鮑照早期的五言詩不能沒有那個時代留下來的印記:“貴尚巧似”(《詩品》中“宋參軍鮑照”條),講究俳偶和雕藻??梢阅脕砼c早期廬山詩相對照的是大明六年(462)前往荊州途中所作的《登翻車峴》、《從臨海王上荊初發(fā)新渚》、《登黃鶴磯》、《岐陽守風》(《鮑參軍集注》卷五[增補]以為“岐陽”乃“陽岐”誤倒)一組詩。《登黃鶴磯》云: 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臨流斷商弦,瞰川悲棹謳。適郢無東轅,還夏有西浮。三崖隱丹磴,九派引滄流。淚行感湘別,弄珠懷漢游。豈伊藥餌泰,得奪旅人憂。 此詩起二句寫時令之景,次二句敘登臨之情,“適郢”六句,正寫途中登磯所望及情懷,結二句言行旅之憂。沈德潛和方東樹都很欣賞此詩的發(fā)端,沈云:“出語蒼勁,發(fā)端有力?!保ā豆旁娫础肪硎┓皆疲浩鸲洹扒褰^千古?!狈綎|樹又評《岐陽守風》云:“直書即目,興象華妙,清警開小謝?!保ā墩衙琳惭浴肪砹┛峙虏粌H僅因為該詩的上句為謝tiǎo@①“玉繩低建章”(《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所承襲,也與首句一起即蒼勁有力有關,因為自鐘嶸之后,謝tiǎo@①一向都被目為善于發(fā)端的詩人。從《登黃鶴磯》這組詩看,鮑照后期山水行旅詩已經不再采用元嘉時期敘事—寫景—抒情三段式的結構。而較多采用一入手就直接寫景的手法,已經比較接近于永明新體詩。另一方面,元嘉時期的寫景,無論顏、謝還是鮑照本人,都無一不是尚巧似,而從鮑照后期五言詩來看,他似乎更加注意興象的營造,換句話說,就是從他的某些描寫物象或景物的詩句中,讀者仿佛可以感覺到詩人的情感在那兒流淌。方東樹不僅說《岐陽守風》一詩興象華妙開小謝,而且說《登黃鶴磯》“起句興象”。從“貴尚巧似”到“興象華妙”的演化過程,實際上也是從雕鑿、不夠自然,逐步演進到琢而后工的過程。我們這里所說的“逐步”,是說鮑照和永明間謝tiǎo@①等人的詩在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再說,《登黃鶴磯》全詩共十二句,《岐陽守風》也是十二句,《登翻車峴》十四句,《從臨海王上荊初發(fā)新渚》十八句,而詩人元嘉間所作的三首廬山詩,最短的一首二十句,長的二十六句。由于作品系年的困難,我們很難對鮑照元嘉和大明、泰始兩個時期全部五言詩的句子作出精確的統(tǒng)計,但從作年比較確定的這兩組詩看,鮑照大明、泰始五言詩的篇幅有趨短的傾向。篇幅的長短,不過是表象而已,透過表象,似乎反映出鮑照對克服稍嫌冗長拖沓詩風所作的努力,大明、泰始中鮑照的五言詩顯然比元嘉時期要來得精煉些了。 鐘憲曾云:“大明、泰始中,鮑、休美文,殊已動俗?!鳖佈又^世之后,大明、泰始中以他為代表的雅正詩體受到沖擊,而鮑照、湯惠休等的“美文”則風靡文壇,以至達到驚世駭俗的地步。相比之下,鐘憲等人雖然于雅正詩體“固執(zhí)不移”,但似乎已沒有太大的聲威了
頁數:3 字數:13435
南朝宋文帝元嘉時期和齊武帝永明時期,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兩個重要時期。前一時期,謝靈運的清麗巧似,顏延之的情喻淵深,并方軌前秀,垂范后昆;后一個時期,沈約、謝tiǎo@①、王融等創(chuàng)造了體制較為短小、講究聲律、易于誦讀的新體詩,在詩歌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從元嘉到永明,中間還有約三十年的時間,這就是齊、梁文學家和文學批評家通常所說的大明、泰始時期。
宋文帝劉義隆于元嘉三十年(453)謝世,至宋亡還有二十七年,中間經過六帝,經營較久的只有孝武帝十一年和明帝七年。而孝武帝大明(457-464)、明帝泰始(465-471)則是繼文帝元嘉之后兩個時間相對較長的年號。文學史上常常以年號來標示某一時期的文學。以年號標示某一時期的文學,其起迄的時間又往往與年號不盡相同,建安文學和永明文學的情況都是這樣。從文風、特別是詩風嬗變的角度來審視大明、泰始文學,當指的是文帝劉義隆謝世至宋亡,甚至到齊初建元,即齊武帝登基的永明之前約三十年的文學。
鐘嶸《詩品》曾兩次將大明、泰始連稱以指代元嘉之后一個時期的文學(其中一次引用其從祖鐘憲語)。在鐘嶸前后,用“大明以來”,或休(湯惠休)、鮑(照)并稱來論述元嘉之后約三十年文學的,至少有蕭惠基、王僧虔、蕭子顯、裴子野數人??梢姡R、梁間文史家對這一期的文學是相當重視的??上г诖酥?,便少有文學史家將大明、泰始連稱作為一個文學史時期來作整體的、深入的探究(單個作家或詩人的研究則時有涉及大明、泰始)。認真思考起來,原因較多。首先或是因為齊、梁的文史家對大明、泰始文學批評的多,褒揚的少。其次是大明、泰始文學在宋、齊間特色不夠鮮明,表面上看成績也并不十分突出,似乎前不及元嘉,后不及永明。三是受宋嚴羽的影響。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論及“元嘉體”時,把鮑照和謝靈運、顏延之一起歸入此體,從大處著眼,有其可取之處,但又未免有些簡單化?!稖胬嗽娫挕肥侵袊糯徊砍煽兙薮蟮脑娫?,后人受它的影響自不可免。四是具體操作的困難。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不算太長,南朝中前期的作家,有的既在元嘉已經成名,又活躍于大明、泰始,例如鮑照、謝莊;有的則活到永明以后,然而在劉宋后期已有文名,例如謝超宗、丘靈鞠、謝fěi@②、江淹,齊、梁文評家去宋不遠,較容易辨析這些作家作品的年代,而對于后代的文學史家,特別是對今天的研究者來說,就比較困難了。更何況齊、梁文評家能看到的作品肯定比我們要多得多,像《詩品》下“宋御史蘇寶生、宋中書令史陵修之、宋典祠令任曇緒、宋越騎戴法興”條,蘇、陵、任、戴四人的作品已全部亡佚;至于頗受到王儉稱道的謝fěi@②,其詩也是一篇無存。這無疑給我們今天的研究帶來很大的難度。 大明、泰始時期文學大約三十年,時間不算太長,但如果和正始文學(從齊王芳正始年間至魏亡不足三十年)、永明文學(從齊武帝永明間至沈約卒約三十年)相比,也不見得短。隨著南朝文學研究的逐漸深細,特別是近年一些相關年譜的問世(注:詳見劉躍進、范子燁編《六朝作家年譜輯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和《南北朝文學編年史》的出版(注:曹道衡、劉躍進著《南北朝文學編年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為大明、泰始文學的研究提供了不少便利。本文要研究的就是這一時期詩風的嬗變以及這一時期詩歌在南朝文學史上的貢獻和地位。 一 沈約《宋書?顏延之傳》云:“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采齊名,自潘岳、陸機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稱顏謝焉?!蓖瑫吨x靈運傳論》亦云:“爰逮宋氏,顏、謝騰聲。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并方軌前秀,垂范后昆?!饼R、梁文學家往往也將顏謝聯稱(注:劉勰《文心雕龍?時序》:“顏謝重葉以風采。”顏、謝既指兩個家族,亦含有顏延之、謝靈運在內。鐘嶸《詩品序》:“謝客為元嘉之雄,顏延年為輔?!庇陬仭⒅x雖有軒輊,但仍將他們并稱為元嘉中“五言之冠冕”。),把他們當作劉宋時期、至少是元嘉時期的代表作家和詩人,從大處看,自然是很有道理的。謝靈運卒于元嘉十年(433),此時距宋亡還有四十七年。“宋初吟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龍?明詩》),盡管謝靈運在身后對劉宋文壇仍然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在元嘉后期和大明、泰始時期發(fā)揮具體作用的則只能是顏延之或鮑照、湯惠休以及宋孝武帝劉駿等人了。 顏延之比謝靈運年長一歲,卻比謝多活了二十三四年,卒于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顏延之不少重要作品,都作于謝靈運過世之后的二十余年中(注:據繆鉞《顏延之年譜》,可考的有:《應詔宴曲水作》*、《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五君詠》*、《拜永嘉太守辭東宮表》、《釋何衡陽達性論》、《重釋何衡陽達性論》、《庭誥》、《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赭白馬賦》*、《皇太子釋奠會作》*、《為皇太子侍宴餞衡陽南平二王應詔》、《宋郊祀歌》二首*、《拜陵廟作》*、《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贈謚袁淑詔》、《賜恤袁淑遺孤詔》、《謝子峻封建城侯表》、《贈王太?!?等,見《讀史存稿》,三聯書店1963年版,第127-160頁。有*者為《文選》所登錄。)。鐘嶸評顏、謝詩,都用了“尚巧似”三字,顏、謝詩“尚巧似”的共同特點,也正是宋初詩體因革的特點。然而鐘嶸又指出顏不同于謝四端:“體裁綺密,情喻淵深”,一也;“喜用古事”,二也;“經綸文雅”,三也;“錯彩鏤金”,四也。在鐘嶸看來,顏延之在大明、泰始文壇影響最為巨大的,首先是“經綸文雅”,這是正面的影響;其次是“喜用古事”,這是負面的影響。 先說“經綸文雅”,《詩品》下“齊黃門謝超宗、齊潯陽太守丘靈鞠、齊給事中郎劉祥、齊司徒長史檀超、齊正員郎鐘憲、齊諸暨令顏測、齊秀才顧則心”條云: 檀、謝七君,并祖襲顏延。欣欣不倦,得士大夫之雅致乎!余從祖正員常云:“大明、泰始中,鮑、休美文,殊已動俗?!蔽ù酥T人,傳顏、陸體。用固執(zhí)不移。顏諸暨最荷家聲。 謝超宗為靈運孫,鐘憲為鐘嶸從祖,顏測則為顏延之子。這條評論雖然反映了鐘嶸重雅輕俗的文學觀,但又說當時活躍于大明、泰始中和齊初的一大批詩人對顏延之“經綸文雅”詩風的接受和承繼。齊高帝建元初,武陵王蕭曄與諸王共作短句詩,詩學謝靈運體,高帝蕭道成認為學詩當從潘岳、陸機以及顏延之入手。蕭道成入齊之前就寫過民歌體的《群鶴詠》一類的作品,在大明、泰始中他可能也偏愛過鮑、休的俗體詩。但是,早年曾在雞籠山從雷次宗學習儒家經典的蕭道成,受到雅正詩人顏延之的影響也是很有可能的。 其次,是“喜用古事”而“彌見拘束”。鐘嶸論詩,主張詩應當遠離故實,少用事,他認為,古今許多名句,都非出自經、史,特別是那些吟詠性情、寫景之類的作品更是如此。鐘嶸在《詩品序》中對大明、泰始以來喜用古事而有傷詩歌真美的詩風提出尖銳的批評: 顏延、謝莊,尤為繁密,于時化之。故在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鈔。近任fǎng@③、王元長等,詞不貴奇,競須新事,爾來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 謝莊(421-466),顏延之比他大三十八歲,顏去世的孝建三年(456),謝三十六歲。謝莊今存詩不多,從今存詩很難看出他用事繁密的傾向。《文選》卷五十七載有他作于大明六年的《宋孝武宣貴妃誄》一篇,其用事的繁密,并不亞于顏延之的《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和《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繁密的用事,為大明、泰始詩壇的一種風尚,或由顏延之倡其首,謝莊揚其波,影響所及,直至齊代和梁初。孝建三年,顏延之寫了一首《贈王太常》詩,王太常即王僧達,僧達作《答顏延年》以謝。僧達詩云: 長卿冠華陽,仲連擅海陰。guī@④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君子聳高駕,塵軌實為林。崇情符遠跡,清氣溢素襟。結游略年義,篤顧棄浮沉。寒榮共偃曝,春醞時獻斟。聿來歲時暄,輕云出東岑。麥壟多秀色,楊園流好音。歡此乘日暇,忽忘逝景侵。幽衷何用慰,翰墨久謠吟。棲鳳難為條,淑況非所臨。誦以永周旋,匣以代兼金。 王僧達小顏延之四十歲,故云“結游略年義”。詩幾乎句句用事,故沈德潛評云:“亦著意追琢。答顏詩與顏體相似?!保ā豆旁娫础肪硎┯腥さ氖?,顏贈王還有“庭昏見野陰,山明望松雪”這樣即目所見而無補假的比較自然的句子,而王學顏,則變本加厲,彌見拘束,有乖秀逸。蕭統(tǒng)編《文選》并錄二詩于同卷,不知是否有意讓讀者體會顏對王的影響、王對顏的仿效,以見謝靈運謝世之后顏延之在詩壇所起的作用。 二 宋明帝泰始二年(466),鮑照因臨海王子頊應晉安王子勛舉兵失敗,被亂軍所殺,年五十余,多數學者認為鮑照約生于晉安帝義熙十年(414)(注:丁福林《鮑照年譜簡編》則認為鮑照生于義熙十二年(416),見《六朝作家年譜輯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45頁。)。鮑照比顏、謝約小三十來歲。鮑照《擬行路難》其十八云:“余當二十弱冠辰?!焙笕藫送茢唷稊M行路難》中部分作品作于二十歲左右,即元嘉十年(433)左右(注:本文鮑照生平事跡及作品的系年,無特別注明者,均見錢仲聯《鮑參軍集注》和曹道衡《鮑照幾篇詩文的寫作時間》?!鄂U參軍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鮑照幾篇詩文的寫作時間》,見《中古文學史論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鮑照集中詩歌作年可考的當以此篇為最早,也就是說鮑照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間恰好是在謝靈運被殺前后。當京師貴賤莫不競寫謝靈運新詩的時候,當顏延之作《北使洛》、《還至梁城作》的時候,鮑照還在少年甚至孩童時代。嚴格說,鮑與顏、謝在劉宋時期是既有關聯但又有區(qū)別的兩代人。鮑照從小耳濡目染,受顏、謝的熏陶是難免的。元嘉十六年(439),鮑照步入仕途,為臨川王劉義慶侍郎,赴江州寫了一組廬山詩,其結構、造語、寫景、抒情,都頗刻意學謝?!兜菑]山》詩云: 懸裝亂水區(qū),薄旅次山楹。千巖盛阻積,萬壑勢回縈。@⑤@⑥高昔貌,紛亂襲前名。洞澗窺地脈,聳樹隱天經。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縱橫。陰冰實夏結,炎樹信冬榮。嘈@⑦晨kūn@⑧思,叫嘯夜猿清。深崖伏化跡,窮岫bì@⑨長靈。乘此樂山性,重以遠游情。方躋羽人途,永與煙霧并。 起二句交代題,中十四句寫景,結四句引出玄情,這正是謝靈運山水詩的標準結構:“開頭提出出游,中間描寫景色,結尾涉及玄言或抒發(fā)感喟。”(注:周勛初《謝靈運山水文學的創(chuàng)作經驗》,見《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頁。)全詩二十句,未免有“板實”之憾(詳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六)?!瓣幈鶎嵪慕Y”,即謝“冬夏共霜雪”(《登廬山絕頂望諸嶠》);“方躋羽人途”,學謝“羽人絕仿佛”(《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王kǎi@⑩運評這組廬山詩云:“數首非不刻意學康樂,然但務琢句,不善追神?!保ㄥX仲聯《鮑參軍集注》卷五引)的確,鮑照剛步入詩壇不久,其山水行旅詩多受謝靈運影響,樂府之外的五言詩尚未確立自己的風格,尚難見到獨特的個性。作于元嘉十七年(440)的《發(fā)后渚》,較廬山諸詩有生氣,詩人于蕭條的景物中注入行旅凄愴悲緒,詩句也較為流暢,但詩中仍難免有刻意雕鑿之處?!栋l(fā)后渚》作于從江州返京途中,也是鮑集中較有名的作品,中有句云“華志分馳年,韶顏慘驚節(jié)”,《鮑參軍集注》卷五[補注]:“華志,猶《庾中郎別詩》所云‘藻志’,皆明遠自造之詞?!比丈檎战饎偂段溺R秘府論》地卷“十體”中有“雕藻”一體,云:“雕藻者,謂以凡事理而雕藻之,成于妍麗,如絲彩之錯綜,金鐵之砥煉是?!北檎战饎偹e二例,一即鮑照此二句(唯“分”作“怯”)。所謂“雕藻體”,實即湯惠休評顏詩所說的“錯彩鏤金”之體。做為元嘉中成長起來的詩人,鮑照早期的五言詩不能沒有那個時代留下來的印記:“貴尚巧似”(《詩品》中“宋參軍鮑照”條),講究俳偶和雕藻??梢阅脕砼c早期廬山詩相對照的是大明六年(462)前往荊州途中所作的《登翻車峴》、《從臨海王上荊初發(fā)新渚》、《登黃鶴磯》、《岐陽守風》(《鮑參軍集注》卷五[增補]以為“岐陽”乃“陽岐”誤倒)一組詩。《登黃鶴磯》云: 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臨流斷商弦,瞰川悲棹謳。適郢無東轅,還夏有西浮。三崖隱丹磴,九派引滄流。淚行感湘別,弄珠懷漢游。豈伊藥餌泰,得奪旅人憂。 此詩起二句寫時令之景,次二句敘登臨之情,“適郢”六句,正寫途中登磯所望及情懷,結二句言行旅之憂。沈德潛和方東樹都很欣賞此詩的發(fā)端,沈云:“出語蒼勁,發(fā)端有力?!保ā豆旁娫础肪硎┓皆疲浩鸲洹扒褰^千古?!狈綎|樹又評《岐陽守風》云:“直書即目,興象華妙,清警開小謝?!保ā墩衙琳惭浴肪砹┛峙虏粌H僅因為該詩的上句為謝tiǎo@①“玉繩低建章”(《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所承襲,也與首句一起即蒼勁有力有關,因為自鐘嶸之后,謝tiǎo@①一向都被目為善于發(fā)端的詩人。從《登黃鶴磯》這組詩看,鮑照后期山水行旅詩已經不再采用元嘉時期敘事—寫景—抒情三段式的結構。而較多采用一入手就直接寫景的手法,已經比較接近于永明新體詩。另一方面,元嘉時期的寫景,無論顏、謝還是鮑照本人,都無一不是尚巧似,而從鮑照后期五言詩來看,他似乎更加注意興象的營造,換句話說,就是從他的某些描寫物象或景物的詩句中,讀者仿佛可以感覺到詩人的情感在那兒流淌。方東樹不僅說《岐陽守風》一詩興象華妙開小謝,而且說《登黃鶴磯》“起句興象”。從“貴尚巧似”到“興象華妙”的演化過程,實際上也是從雕鑿、不夠自然,逐步演進到琢而后工的過程。我們這里所說的“逐步”,是說鮑照和永明間謝tiǎo@①等人的詩在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再說,《登黃鶴磯》全詩共十二句,《岐陽守風》也是十二句,《登翻車峴》十四句,《從臨海王上荊初發(fā)新渚》十八句,而詩人元嘉間所作的三首廬山詩,最短的一首二十句,長的二十六句。由于作品系年的困難,我們很難對鮑照元嘉和大明、泰始兩個時期全部五言詩的句子作出精確的統(tǒng)計,但從作年比較確定的這兩組詩看,鮑照大明、泰始五言詩的篇幅有趨短的傾向。篇幅的長短,不過是表象而已,透過表象,似乎反映出鮑照對克服稍嫌冗長拖沓詩風所作的努力,大明、泰始中鮑照的五言詩顯然比元嘉時期要來得精煉些了。 鐘憲曾云:“大明、泰始中,鮑、休美文,殊已動俗?!鳖佈又^世之后,大明、泰始中以他為代表的雅正詩體受到沖擊,而鮑照、湯惠休等的“美文”則風靡文壇,以至達到驚世駭俗的地步。相比之下,鐘憲等人雖然于雅正詩體“固執(zhí)不移”,但似乎已沒有太大的聲威了
TA們正在看...
- db46t281-2014煙草商業(yè)企業(yè)卷煙倉儲安全管理規(guī)范.doc
- db46t260-2013胡椒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規(guī)程.doc
- dbs43005-2013水產品中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環(huán)丙沙...doc
- dbs45008-2013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桂圓肉.doc
- db46t269-2013農產品流通信息追溯系統(tǒng)建設與管理規(guī)...doc
- dbs45009-2013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食品工業(yè)用荔枝...doc
- qdgl0001s-2013大連嘎嘎里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瓶(桶...doc
- qhfs0001-2013海城市福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真空包裝...doc
- qksf0012s-2013康師傅(沈陽)飲品有限公司咖啡飲料.doc
- qlsw0003s-2013大連遼參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海參粉.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