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魯教版必修2課后鞏固 精品試題(20份).rar
高中地理 魯教版必修2課后鞏固 精品試題(20份),溫馨提示:此套題為word版,請按住ctrl,滑動鼠標滾軸,調節(jié)合適的觀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課后鞏固提能 (30分鐘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2011江蘇地理)下表為據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的江蘇省總人口及三大區(qū)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圖為江蘇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據此...
該文檔為壓縮文件,包含的文件列表如下:
![](http://img.queshao.com/images/pcgzh.gif)
![](http://preview.queshao.com/tobuy/318919.gif)
內容介紹
原文檔由會員 鍥而不舍 發(fā)布
溫馨提示:
此套題為Word版,請按住Ctrl,滑動鼠標滾軸,調節(jié)合適的觀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課后鞏固•提能
(30分鐘 5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2011•江蘇地理)下表為據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的江蘇省總人口及三大區(qū)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圖為江蘇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據此回答1、2題。
1.關于江蘇省人口數量及三大區(qū)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 )
A.蘇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幅度最大
B.蘇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數量減少
C.蘇南增加的人口數量等于蘇中和蘇北減少的人口數量
D.江蘇省增加的人口數量等于從省外遷入的人口數量
2.關于江蘇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及其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①0~14歲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長加快
②15~64歲人口比例上升,就業(yè)壓力增大
③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齡化進程加速
④人口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勞動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1•浙江六校聯考)讀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統計圖,回答3、4題。
3.自然增長率從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長模式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屬于發(fā)展中國家
C.丙地人口數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2011•溫州模擬)下圖是2010年浙江省某市遷入人口年齡及性別統計圖,據此回答5、6題。
5.有關該市遷入人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老年人口多于兒童人口
C.人口遷移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
D.人口遷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響
6.大量的人口遷入給當地帶來的影響是( )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長率
C.減少了該市被撫養(yǎng)人口 D.擴大了聯姻的地域范圍
(2011•云南學業(yè)水平測試)下圖為甲、乙兩國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圖中分別反映了兩國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讀圖完成7、8題。
7.甲國最有可能是當今的( )
A.美國 B.印度 C.日本 D.英國
8.甲、乙兩國相比( )
A.甲國人口出生率低 B.乙國勞動力資源豐富
C.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D.乙國人口平均壽命短
二、非選擇題(共18分)
9.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fā)布。這次人口普查,0~14歲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
材料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金字塔圖(部分)
(1)判斷2010年我國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的變化_________(增加或減少)了
__________%。在下面圖中分別用字母a、b標出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年齡構成。
(2)1982年人口金字塔圖中出現甲乙兩處明顯收縮,甲處是由于____________,乙處是由于__________。
A.國內戰(zhàn)爭 B.計劃生育政策 C.三年自然災害 D.地震引發(fā)瘟疫
(3)針對我國目前人口的發(fā)展趨勢,有人建議從現在起要修改我國有關的生育政策。你是否認同此建議并簡述理由。
(4)結合人口普查的結果,很多專家明確指出我國人口面臨“未富先老”的問題?!拔锤幌壤稀闭f明了什么?這種現象帶來了哪些問題?
答案解析
1、2.【解析】1選B,2選B。第1題,由表可知,蘇南、蘇中、蘇北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分別為7.67%、-2.32%、-5.35%,變化幅度最大的是蘇南;蘇中人口由2000年的74 382 809×23.12%≈17 197 305人到2010年的78 659 903×20.80%≈16 361 260人,不但占江蘇省的人口比例下降,而且人口數量也減少;蘇南增加的人口數為78 659 903×41.38%-74 382 809×33.71%≈7 475 023人,同樣方法可得蘇中、蘇北減少的人口為3 197 929人,顯然是不相等的;江蘇省增加的人口除了從外省遷入的人口外,還有自身人口的增長。第2題,由江蘇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可知,0~14歲人口的比例是下降的;15~64歲人口比例上升,勞動力人口增加,就業(yè)壓力增大;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超過10%,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口年齡結構趨于老齡化(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0%為嚴重老齡化)。
3、4.【解析】3選B,4選B。第3題,甲圖顯示的人口年齡結構是年輕型,自然增長率最高;乙圖為三角坐標圖,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為零;丙圖0~14歲人口所占比重大于20%,6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約為6%,自然增長率較高;丁圖自然增長率為負值。故按照自然增長率從高到低依次是甲、丙、乙、丁。第4題,甲地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傳統型,A項錯誤。乙地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原始型,一定屬于發(fā)展中國家,B項正確。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很多,丙地不能確定是否接近人口合理容量,C項錯誤。丁地出生率、死亡率都較低,人口出現負增長,屬于發(fā)達國家,城市化水平較高,發(fā)展的速度較慢,D項錯誤。
5、6.【解析】5選C,6選D。第5題,觀察坐標圖可以看出,遷入人口中男性人口總體少于女性人口,老年人口少于兒童人口,年齡結構以15~44歲人口為主。浙江省經濟發(fā)達,因此外來人口主要是受經濟因素影響以務工和經商為主。第6題,遷入人口以中青年為主,增加了勞動力人口的比例,導致死亡率降低,由于兒童人口多于老年人口,會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升,排除A、B項。人口的大量遷入,增加了該市被撫養(yǎng)人口,擴大了聯姻的地域范圍。
獨具【規(guī)律方法】平面直角坐標圖的判讀
坐標圖上的點、線(折線、曲線)、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數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趨勢。閱讀此類統計圖需注意以下幾點:
(1)認清圖名及縱、橫坐標所表示的要素和圖注的內容,再根據“柱”或“線”的高矮所表示的數字信息分析其變化趨勢。一般來說,線狀圖側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時間或空間分配規(guī)律,柱狀圖側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絕對數量。判讀玫瑰圖時應明..
此套題為Word版,請按住Ctrl,滑動鼠標滾軸,調節(jié)合適的觀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課后鞏固•提能
(30分鐘 5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2011•江蘇地理)下表為據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的江蘇省總人口及三大區(qū)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圖為江蘇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據此回答1、2題。
1.關于江蘇省人口數量及三大區(qū)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 )
A.蘇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幅度最大
B.蘇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數量減少
C.蘇南增加的人口數量等于蘇中和蘇北減少的人口數量
D.江蘇省增加的人口數量等于從省外遷入的人口數量
2.關于江蘇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及其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①0~14歲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長加快
②15~64歲人口比例上升,就業(yè)壓力增大
③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齡化進程加速
④人口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勞動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1•浙江六校聯考)讀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統計圖,回答3、4題。
3.自然增長率從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長模式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屬于發(fā)展中國家
C.丙地人口數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2011•溫州模擬)下圖是2010年浙江省某市遷入人口年齡及性別統計圖,據此回答5、6題。
5.有關該市遷入人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老年人口多于兒童人口
C.人口遷移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
D.人口遷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響
6.大量的人口遷入給當地帶來的影響是( )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長率
C.減少了該市被撫養(yǎng)人口 D.擴大了聯姻的地域范圍
(2011•云南學業(yè)水平測試)下圖為甲、乙兩國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圖中分別反映了兩國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讀圖完成7、8題。
7.甲國最有可能是當今的( )
A.美國 B.印度 C.日本 D.英國
8.甲、乙兩國相比( )
A.甲國人口出生率低 B.乙國勞動力資源豐富
C.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D.乙國人口平均壽命短
二、非選擇題(共18分)
9.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fā)布。這次人口普查,0~14歲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
材料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金字塔圖(部分)
(1)判斷2010年我國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的變化_________(增加或減少)了
__________%。在下面圖中分別用字母a、b標出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年齡構成。
(2)1982年人口金字塔圖中出現甲乙兩處明顯收縮,甲處是由于____________,乙處是由于__________。
A.國內戰(zhàn)爭 B.計劃生育政策 C.三年自然災害 D.地震引發(fā)瘟疫
(3)針對我國目前人口的發(fā)展趨勢,有人建議從現在起要修改我國有關的生育政策。你是否認同此建議并簡述理由。
(4)結合人口普查的結果,很多專家明確指出我國人口面臨“未富先老”的問題?!拔锤幌壤稀闭f明了什么?這種現象帶來了哪些問題?
答案解析
1、2.【解析】1選B,2選B。第1題,由表可知,蘇南、蘇中、蘇北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分別為7.67%、-2.32%、-5.35%,變化幅度最大的是蘇南;蘇中人口由2000年的74 382 809×23.12%≈17 197 305人到2010年的78 659 903×20.80%≈16 361 260人,不但占江蘇省的人口比例下降,而且人口數量也減少;蘇南增加的人口數為78 659 903×41.38%-74 382 809×33.71%≈7 475 023人,同樣方法可得蘇中、蘇北減少的人口為3 197 929人,顯然是不相等的;江蘇省增加的人口除了從外省遷入的人口外,還有自身人口的增長。第2題,由江蘇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可知,0~14歲人口的比例是下降的;15~64歲人口比例上升,勞動力人口增加,就業(yè)壓力增大;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超過10%,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口年齡結構趨于老齡化(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0%為嚴重老齡化)。
3、4.【解析】3選B,4選B。第3題,甲圖顯示的人口年齡結構是年輕型,自然增長率最高;乙圖為三角坐標圖,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為零;丙圖0~14歲人口所占比重大于20%,6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約為6%,自然增長率較高;丁圖自然增長率為負值。故按照自然增長率從高到低依次是甲、丙、乙、丁。第4題,甲地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傳統型,A項錯誤。乙地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原始型,一定屬于發(fā)展中國家,B項正確。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很多,丙地不能確定是否接近人口合理容量,C項錯誤。丁地出生率、死亡率都較低,人口出現負增長,屬于發(fā)達國家,城市化水平較高,發(fā)展的速度較慢,D項錯誤。
5、6.【解析】5選C,6選D。第5題,觀察坐標圖可以看出,遷入人口中男性人口總體少于女性人口,老年人口少于兒童人口,年齡結構以15~44歲人口為主。浙江省經濟發(fā)達,因此外來人口主要是受經濟因素影響以務工和經商為主。第6題,遷入人口以中青年為主,增加了勞動力人口的比例,導致死亡率降低,由于兒童人口多于老年人口,會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升,排除A、B項。人口的大量遷入,增加了該市被撫養(yǎng)人口,擴大了聯姻的地域范圍。
獨具【規(guī)律方法】平面直角坐標圖的判讀
坐標圖上的點、線(折線、曲線)、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數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趨勢。閱讀此類統計圖需注意以下幾點:
(1)認清圖名及縱、橫坐標所表示的要素和圖注的內容,再根據“柱”或“線”的高矮所表示的數字信息分析其變化趨勢。一般來說,線狀圖側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時間或空間分配規(guī)律,柱狀圖側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絕對數量。判讀玫瑰圖時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