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認定的證據法學解讀.pdf
約10頁PDF格式手機打開展開
犯罪故意認定的證據法學解讀,實體法上廣為討論的犯罪故意認定問題,最終要在司法證明過程中進行.在罪過難辨的疑案中,裁判者應堅持無罪推定原則,作為區(qū)分故意與過失的最后一道屏障.對于故意這種“無法定義只能描述”的復雜心理現象,以實體法上的抽象概念去界定不如以證據法上直觀的類型化判斷來把握.故意“概念的類型化”,是以認識程度和意志程度之強度互補的彈性組合...
![](http://img.queshao.com/images/pcgzh.gif)
![](http://preview.queshao.com/tobuy/243163.gif)
內容介紹
此文檔由會員 shjjf2008 發(fā)布
實體法上廣為討論的犯罪故意認定問題,最終要在司法證明過程中進行.在罪過難辨的疑案中,裁判者應堅持無罪推定原則,作為區(qū)分故意與過失的最后一道屏障.對于故意這種“無法定義只能描述”的復雜心理現象,以實體法上的抽象概念去界定不如以證據法上直觀的類型化判斷來把握.故意“概念的類型化”,是以認識程度和意志程度之強度互補的彈性組合,在整體上表現出一種較之過失更應受譴責的主觀心態(tài)類型化區(qū)分.將十二個心態(tài)難辨的典型疑難案例代入六個開放的故意類型,能夠發(fā)現這種方法轉型的實踐價值,裁判者也能夠從中找到比較清晰的解釋推理規(guī)則和更充分的說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