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犯罪主體與單位內部自然人犯罪之淺談.doc
約5頁DOC格式手機打開展開
單位犯罪主體與單位內部自然人犯罪之淺談,頁數(shù) 5字數(shù) 6801內容摘要:單位犯罪在1979年《刑法》中幾乎沒有規(guī)定,而1997年新修訂的刑法卻有許多犯罪涉及到單位犯罪,罪名多達120個,單位犯罪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由于受傳統(tǒng)刑法理論的影響和束縛,刑法理論界對單位犯罪的認識存在著諸多的分歧,常常會遇到是單位犯罪還是自...
![](http://img.queshao.com/images/pcgzh.gif)
![](http://preview.queshao.com/tobuy/25048.gif)
內容介紹
此文檔由會員 劉陽 發(fā)布
單位犯罪主體與單位內部自然人犯罪之淺談
頁數(shù) 5 字數(shù) 6801
內容摘要:單位犯罪在1979年《刑法》中幾乎沒有規(guī)定,而1997年新修訂的刑法卻有許多犯罪涉及到單位犯罪,罪名多達120個,單位犯罪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由于受傳統(tǒng)刑法理論的影響和束縛,刑法理論界對單位犯罪的認識存在著諸多的分歧,常常會遇到是單位犯罪還是自然人犯罪之爭。綜觀我國刑法學界對單位犯罪主體的論述,大體上分為兩種理論:第一,“一元論”,即認為單位犯罪的主體是一個,即實施犯罪的單位,而不包括單位內部的成員。第二,“二元論”,即認為單位犯罪的主體不止一個,而是兩個:單位及單位內部的自然人成員。在“二元論”內部,關于兩個主體之間是何關系,又分為 三種不同的觀點:(1)“系統(tǒng)整體與系統(tǒng)要素說”;(2)“一體化說”;(3)“雙重性說”。筆者贊成二元論中的“系統(tǒng)整體與要素說”,即單位犯罪的主體應為雙重主體,即單位和單位中的部分自然人成員(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因此,筆者試從單位犯罪主體及自然人的責任做如下探討。
關鍵詞 犯罪主體,自然人,犯罪
參考文獻:
何秉松主編:《法人犯罪與刑事責任》,中國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503—504頁;
李義、李思民:《中國法人犯罪的罪與罰》,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頁;
彭萬林主編:《民法學》,高等政法院校規(guī)劃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524頁;
陳興良:《單位犯罪:以規(guī)范為角度的分析》,見《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第20頁》。
頁數(shù) 5 字數(shù) 6801
內容摘要:單位犯罪在1979年《刑法》中幾乎沒有規(guī)定,而1997年新修訂的刑法卻有許多犯罪涉及到單位犯罪,罪名多達120個,單位犯罪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由于受傳統(tǒng)刑法理論的影響和束縛,刑法理論界對單位犯罪的認識存在著諸多的分歧,常常會遇到是單位犯罪還是自然人犯罪之爭。綜觀我國刑法學界對單位犯罪主體的論述,大體上分為兩種理論:第一,“一元論”,即認為單位犯罪的主體是一個,即實施犯罪的單位,而不包括單位內部的成員。第二,“二元論”,即認為單位犯罪的主體不止一個,而是兩個:單位及單位內部的自然人成員。在“二元論”內部,關于兩個主體之間是何關系,又分為 三種不同的觀點:(1)“系統(tǒng)整體與系統(tǒng)要素說”;(2)“一體化說”;(3)“雙重性說”。筆者贊成二元論中的“系統(tǒng)整體與要素說”,即單位犯罪的主體應為雙重主體,即單位和單位中的部分自然人成員(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因此,筆者試從單位犯罪主體及自然人的責任做如下探討。
關鍵詞 犯罪主體,自然人,犯罪
參考文獻:
何秉松主編:《法人犯罪與刑事責任》,中國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503—504頁;
李義、李思民:《中國法人犯罪的罪與罰》,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頁;
彭萬林主編:《民法學》,高等政法院校規(guī)劃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524頁;
陳興良:《單位犯罪:以規(guī)范為角度的分析》,見《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