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問題初探.doc
約59頁DOC格式手機打開展開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問題初探,碩士論文 59頁共計39292字摘 要本文關注知識經濟時代人文教育的弱化與回潮,關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教育競爭,關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歷史教育,從新課程視角探究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影響因素及其形成途徑,致力于歷史教育質量與地位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凸顯。行文中,筆者力爭將教育理...
![](http://img.queshao.com/images/pcgzh.gif)
![](http://preview.queshao.com/tobuy/34007.gif)
內容介紹
此文檔由會員 bfxqt 發(fā)布
碩士論文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問題初探
59頁共計39292字
摘 要
本文關注知識經濟時代人文教育的弱化與回潮,關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教育競爭,關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歷史教育,從新課程視角探究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影響因素及其形成途徑,致力于歷史教育質量與地位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凸顯。
行文中,筆者力爭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實踐催生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教育考察和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初、高中歷史教學的對比下,尋找風格差異;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影響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進而探討其形成途徑;最后對可能出現的困難進行了初步預測,并提出解決辦法。
“風格”是成熟的標志,是教學藝術化的象征,也是教師畢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學風格是為教學實踐服務的,它不同于藝術,藝術可以超越人的意識,高于社會存在,而教學風格應時代的呼喚而誕生,有些風格因素也將隨時代的變遷而遭淘汰,因此,教學風格必須反映時代精神,諸如:終身學習、創(chuàng)新精神、民主與法制意識、平等氛圍、獨立性和自主性……缺乏時代標簽的“風格”只能歸于歷史。
高中歷史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合格公民”,這一定位將直接影響到教師風格的形成。高中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畢業(yè)后將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學,一部分流入社會,一部分出國留學,因此,高中歷史教學應主動承擔起道德、公德和民族性、世界性的教育,為教學風格注入了新鮮血液。然而,能否形成教學的個性風格還要取決于教師的不懈追求;形成什么樣的風格則取決于教師的個性特征和文化素養(yǎng)。
總之,一句話——時代呼喚名師,名師打造風格!
目 錄
寄語………………………………………………………………………9
引 言……………………………………………………………………10
一、高中歷史教學風格概述……………………………………………12
(一)定義………………………………………………………………12
1、風格……………………………………………………………………12
2、教學風格………………………………………………………………12
3、高中歷史教學風格……………………………………………………13
(二)高中歷史教學風格的特點………………………………………14
1、初、高中教學風格比較………………………………………………14
2、案例對比………………………………………………………………16
(三)高中歷史教學風格的類型………………………………………18
1、國內外教學風格分類現狀……………………………………………18
2、高中歷史教學風格類型………………………………………………19
(四)高中歷史教學風格的意義………………………………………21
1、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振興歷史教育………………………………21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國民素質?!?2
3、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3
二、影響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24
(一)歷史因素(或傳統(tǒng)因素)………………………………………24
1、有利于形成教學風格的因素…………………………………………24
2、不利于形成教學風格的因素…………………………………………25
(二)環(huán)境因素…………………………………………………………26
1、社會環(huán)境………………………………………………………………26
2、人文環(huán)境………………………………………………………………26
3、教學環(huán)境………………………………………………………………37
(三)教學內容…………………………………………………………28
1、歷史學科的特點………………………………………………………28
2、高中歷史教學的基本原則……………………………………………30
3、高中歷史教學目標……………………………………………………32
(四)教師因素…………………………………………………………33
1、道德修養(yǎng)………………………………………………………………33
2、知識結構和文化素養(yǎng)…………………………………………………34
3、教學能力………………………………………………………………35
4、教師的生理因素………………………………………………………36
5、心理因素………………………………………………………………38
6、教師生活閱歷和教學經驗的影響……………………………………40
7、教師在教學風格上的主觀追求………………………………………40
(五)學生因素…………………………………………………………40
1、年齡特點………………………………………………………………40
2、文化背景………………………………………………………………41
3、學習方式………………………………………………………………41
三、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形成的途徑……………………………………41
(一)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倡導和推動…………………………………41
(二)教師個人對教學風格矢志不渝的追求…………………………43
1、學習——具備基本素養(yǎng)………………………………………………43
2、模仿——鎖定追求目標………………………………………………45
3、反思——創(chuàng)造自我境界………………………………………………46
4、定格——形成個性風格………………………………………………46
四、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形成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47
(一)高中歷史教學的社會大環(huán)境、大氣候欠佳……………………47
(二)國家和學校對教學風格形成和發(fā)展的政策支持率低,不利于教師追求教學風格的主動性和教學風格的多樣性?!?9
(三)高中歷史學科教學資源建設不足………………………………50
(四)解決辦法…………………………………………………………52
結 論……………………………………………………………………53
參 考 文 獻……………………………………………………………54
關鍵字:教學風格,高中,歷史教學
參 考 文 獻
1、 李如密:《教學風格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4、5、22、27、31、58、71、146頁。
2、 參閱譚頂良著:《學習風格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00~303頁。
3、 [德]卡爾•施特克爾著:《現代課堂教學設置》,上海師資培訓中心1992年,第429頁。
4、 [英]德•朗特里編,陳建平等譯:《西方教育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年,第346頁。
5、 高文主編:《現代教學的模式化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86頁。
6、 邵瑞珍等編著:《教育心理學》,上海出版社1983年,第267頁。
7、 程少堂:《教學風格論》,載《教育科學》,1988年第2期。
8、 王北生著:《教學藝術論》,河南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50、52頁。
9、 [蘇]蘇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9頁。
10、《歷史》九年級 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11、李如密:《教學風格初探》,載《教育研究》1986年第9期。
12、邵瑞珍主編:《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475頁。
13、魏正書:《教學藝術論》,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244-259頁。
14、張武升:《教學藝術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01-104頁。
15、李新宇:《教學風格論》,載《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
16、盧真金:《外國教學風格研究述評》,載《教育理論與實踐》1990年第3期。
17、 [英]拉斯尼特和史密斯:《卓有成效的課堂管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6期。
18、 烏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對象》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8頁。
19、 [蘇]杰普莉茨卡婭著:《教育史講義》,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58年,第375頁。
20、 李建平著:《聚焦新課程》,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6頁。
21、 陳菊英:《歷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載《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12期。
22、 孫寶坤、王秀安:《歷史教學弊端與出路的思考》,載《山東教育》,2002年17期。
39、 Robert Zenhansern,“Education and the Left Hemisphere”,in Student Learning Styles and Brain Behavior,NASSP1982,p.192.
59頁共計39292字
摘 要
本文關注知識經濟時代人文教育的弱化與回潮,關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教育競爭,關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歷史教育,從新課程視角探究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影響因素及其形成途徑,致力于歷史教育質量與地位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凸顯。
行文中,筆者力爭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實踐催生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教育考察和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初、高中歷史教學的對比下,尋找風格差異;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影響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進而探討其形成途徑;最后對可能出現的困難進行了初步預測,并提出解決辦法。
“風格”是成熟的標志,是教學藝術化的象征,也是教師畢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學風格是為教學實踐服務的,它不同于藝術,藝術可以超越人的意識,高于社會存在,而教學風格應時代的呼喚而誕生,有些風格因素也將隨時代的變遷而遭淘汰,因此,教學風格必須反映時代精神,諸如:終身學習、創(chuàng)新精神、民主與法制意識、平等氛圍、獨立性和自主性……缺乏時代標簽的“風格”只能歸于歷史。
高中歷史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合格公民”,這一定位將直接影響到教師風格的形成。高中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畢業(yè)后將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學,一部分流入社會,一部分出國留學,因此,高中歷史教學應主動承擔起道德、公德和民族性、世界性的教育,為教學風格注入了新鮮血液。然而,能否形成教學的個性風格還要取決于教師的不懈追求;形成什么樣的風格則取決于教師的個性特征和文化素養(yǎng)。
總之,一句話——時代呼喚名師,名師打造風格!
目 錄
寄語………………………………………………………………………9
引 言……………………………………………………………………10
一、高中歷史教學風格概述……………………………………………12
(一)定義………………………………………………………………12
1、風格……………………………………………………………………12
2、教學風格………………………………………………………………12
3、高中歷史教學風格……………………………………………………13
(二)高中歷史教學風格的特點………………………………………14
1、初、高中教學風格比較………………………………………………14
2、案例對比………………………………………………………………16
(三)高中歷史教學風格的類型………………………………………18
1、國內外教學風格分類現狀……………………………………………18
2、高中歷史教學風格類型………………………………………………19
(四)高中歷史教學風格的意義………………………………………21
1、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振興歷史教育………………………………21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國民素質?!?2
3、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3
二、影響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24
(一)歷史因素(或傳統(tǒng)因素)………………………………………24
1、有利于形成教學風格的因素…………………………………………24
2、不利于形成教學風格的因素…………………………………………25
(二)環(huán)境因素…………………………………………………………26
1、社會環(huán)境………………………………………………………………26
2、人文環(huán)境………………………………………………………………26
3、教學環(huán)境………………………………………………………………37
(三)教學內容…………………………………………………………28
1、歷史學科的特點………………………………………………………28
2、高中歷史教學的基本原則……………………………………………30
3、高中歷史教學目標……………………………………………………32
(四)教師因素…………………………………………………………33
1、道德修養(yǎng)………………………………………………………………33
2、知識結構和文化素養(yǎng)…………………………………………………34
3、教學能力………………………………………………………………35
4、教師的生理因素………………………………………………………36
5、心理因素………………………………………………………………38
6、教師生活閱歷和教學經驗的影響……………………………………40
7、教師在教學風格上的主觀追求………………………………………40
(五)學生因素…………………………………………………………40
1、年齡特點………………………………………………………………40
2、文化背景………………………………………………………………41
3、學習方式………………………………………………………………41
三、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形成的途徑……………………………………41
(一)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倡導和推動…………………………………41
(二)教師個人對教學風格矢志不渝的追求…………………………43
1、學習——具備基本素養(yǎng)………………………………………………43
2、模仿——鎖定追求目標………………………………………………45
3、反思——創(chuàng)造自我境界………………………………………………46
4、定格——形成個性風格………………………………………………46
四、高中歷史教學風格形成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47
(一)高中歷史教學的社會大環(huán)境、大氣候欠佳……………………47
(二)國家和學校對教學風格形成和發(fā)展的政策支持率低,不利于教師追求教學風格的主動性和教學風格的多樣性?!?9
(三)高中歷史學科教學資源建設不足………………………………50
(四)解決辦法…………………………………………………………52
結 論……………………………………………………………………53
參 考 文 獻……………………………………………………………54
關鍵字:教學風格,高中,歷史教學
參 考 文 獻
1、 李如密:《教學風格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4、5、22、27、31、58、71、146頁。
2、 參閱譚頂良著:《學習風格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00~303頁。
3、 [德]卡爾•施特克爾著:《現代課堂教學設置》,上海師資培訓中心1992年,第429頁。
4、 [英]德•朗特里編,陳建平等譯:《西方教育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年,第346頁。
5、 高文主編:《現代教學的模式化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86頁。
6、 邵瑞珍等編著:《教育心理學》,上海出版社1983年,第267頁。
7、 程少堂:《教學風格論》,載《教育科學》,1988年第2期。
8、 王北生著:《教學藝術論》,河南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50、52頁。
9、 [蘇]蘇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9頁。
10、《歷史》九年級 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11、李如密:《教學風格初探》,載《教育研究》1986年第9期。
12、邵瑞珍主編:《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475頁。
13、魏正書:《教學藝術論》,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244-259頁。
14、張武升:《教學藝術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01-104頁。
15、李新宇:《教學風格論》,載《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
16、盧真金:《外國教學風格研究述評》,載《教育理論與實踐》1990年第3期。
17、 [英]拉斯尼特和史密斯:《卓有成效的課堂管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6期。
18、 烏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對象》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8頁。
19、 [蘇]杰普莉茨卡婭著:《教育史講義》,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58年,第375頁。
20、 李建平著:《聚焦新課程》,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6頁。
21、 陳菊英:《歷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載《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12期。
22、 孫寶坤、王秀安:《歷史教學弊端與出路的思考》,載《山東教育》,2002年17期。
39、 Robert Zenhansern,“Education and the Left Hemisphere”,in Student Learning Styles and Brain Behavior,NASSP1982,p.192.